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 廣東省中醫院打造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品牌
5月25日,“當傳統遇見未來——2024中醫藥文化傳承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暨青少年健康素養提升公益行動(廣州站)”在廣州舉行。儀式上,廣東省中醫院與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健促中心簽署協議,聯合廣東多家醫院組建“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聯盟,進一步加強院際聯動、資源聯用,共同打造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品牌。
▲圖 “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聯盟成立
▲圖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分享“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經驗做法
“廣東省中醫院從十余年前開始探索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有效途徑,真推動、真落實、真見效,形成了‘大師領銜+疾病防治+嶺南特色’的‘廣東省中醫院模式’。”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向來自全國18個城市、80個單位的近200位專家、校長及健康教育工作者分享醫院“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經驗做法。目前,廣東省中醫院已組建了一支由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廣東省名中醫等為帶頭人的中醫藥文化傳播隊伍,奏響“播種、育苗、培根”三部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少年兒童內心深處,澆灌孩子們堅定文化自信、 根植家國情懷的信念之“樹”。
▲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劉良帶領團隊走進華師附屬大學城小學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廣東省中醫院”模式已經成為嶺南乃至全國的示范品牌之一,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超過60所中小學校園,項目獲評2023年全省最具傳播影響力案例,經驗做法登上教育部官網,并在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中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正在用腳踏實地的行動回答一個更宏大課題:怎樣把新的文化傳承的重任交給年輕一代,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與新時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院士與名中醫領銜,培根鑄魂厚植家國情懷
在華師附屬大學城小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東省中醫院)首席科學家劉良為同學們帶來主題講話,并寄語同學們成為復興中華民族、建設偉大祖國、造福社會的棟梁。
在朝天小學,全國名中醫、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張忠德,為朝天學子們帶來思政第一課,勉勵同學們“做自己的冠軍”。
▲圖 在朝天小學,全國名中醫、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張忠德,為朝天學子們帶來思政第一課
日前,廣東省中醫院鄧鐵濤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為朝小學子講述了鄧氏內科流派創始人、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恫瘝在抱、大醫精誠,為中醫藥事業貢獻一生的感人故事。
以此為縮影,經過多年探索發展,廣東省中醫院組建了以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省名中醫團隊為主的進校園團隊,在疾病防治方面,重點推動脊柱養護、視力保護、心理健康、膳食指導等進校園,同時發揮廣東省中醫院流派工作室優勢,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嶺南補土流派、嶺南扶陽流派等團隊進校園,逐漸形成了“大師領銜+疾病防治+嶺南特色”的“廣東省中醫院模式”,高規格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我們希望以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少年兒童內心深處,讓我們的下一代堅定文化自信,根植家國情懷。”張忠德表示。
此外,廣東省中醫院在省內多所小學先后成立了數支“德叔杏林研學中隊”“岐黃苗苗中隊”“忠德中隊”等,把黨的故事、榜樣的力量帶進了校園,講述大醫精誠精神、葉欣烈士故事等,引導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入傳承中華文化,肩負強國使命。
畫好“同心圓”,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回家我也可以給爸爸媽媽點按穴位了!”“這道膳食我學會了,可以做給給爺爺奶奶吃!”來自文德路小學“忠德”中隊的兩位同學剛下了課,正在興奮地討論著今天學到的內容。
廣東省中醫院創新打破“單向輸出”,構建“醫院-學校-家庭”同心圓模式:由醫院和學校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并在學期末以“嘉年華”的形式總結展示,同時聯動學生家庭積極參與,真正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用起來”。
如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志在健康”治未病團隊以“辨識、外治、食療”的課程思路,不少孩子變身煲湯“小達人”、養生“小能手”,把廚房變成藥房,通過孩子反向輸出健康理念和習慣傳遞給家長,使每個家庭都變得更有“煙火”氣、“中醫”味。
根據嶺南地域特色,醫院通過整合各專科資源,重點推動脊柱養護、視力保護、心理健康、膳食指導等進校園,開展中醫藥近視防治健康校園行、青少年脊柱健康校園行、中醫藥急救知識健康校園行、國家級“非遺”項目嶺南陳氏針法進校園、中醫養生保健操以及外出研學等10余項。
記者從“德叔”的分享中了解到,近期適逢“六一”兒童節,廣東省中醫院的專家們又一次出發。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省級名中醫領銜的8支專家團隊分別走進朝天小學、舊部前小學、文德路小學、東風西路小學、康有為紀念小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大學城小學、廣州大學附屬小學、體育東路小學8所學校,開展中醫藥專題健康科普、義診咨詢、健康篩查等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健康過節。
從灣區走向全國,“廣東省中醫院模式”打造示范效應
2023年底,廣東省中醫院的專家隊伍走進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開啟澳門校園行的第一站,幫助澳門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 2023年底,廣東省中醫院的專家隊伍走進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
今年3月,朝天小學三年級港澳子弟班的同學們及家長共70余人來到廣東省中醫院,開啟中醫藥文化研學實踐課程。
廣東省中醫院“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已在粵港澳大灣區10座城市29所學校有序開展,助力健康灣區建設,打造全國示范性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模式。
醫院受邀創作的《漫畫國醫》作為廣州市小學教育局通識教材,現已進入廣州20多家校園,成為倍受歡迎的學習資源。
2021年,廣東省醫院的岐黃課堂走進四川大涼山,為大山里的孩子們奉上實用的青春心理課。
2024年3月11日,廣東省中醫院與廣州大學附屬小學聯合舉辦“岐黃護苗傳薪火 培根鑄魂育人才”中醫藥文化節。
這也表明,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已經從最初的單一課堂模式,衍伸出研學課程、通識課程、主題活動、互動游戲、嘉年華活動等,并依托廣東省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面向師生開展中醫藥文化實踐。
截至目前,廣東省中醫院“岐黃護苗 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活動開展講座近300次,服務師生超過5萬人次,累計學時近1400個學時。相關經驗做法獲《南方》雜志整版報道,《中國中醫藥報》頭版頭條報道。
▲圖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同獲授“小小中醫俠”的學生代表合影
“廣東省中醫院通過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普及中醫藥知識,更增強少年兒童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是我們中醫藥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廣東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史俏蓉表示,下一步,廣東省中醫院將持續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灣區,力爭出標準、出品牌、出示范,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原文鏈接:http://szyyj.gd.gov.cn/zwyw/gzdt/content/post_4432758.html
[免責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